商品倾销指的是出口商以低于其正常市场价格的出口价格,向国外市场集中或持续大量抛售商品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发生在出口商的国内市场销售旺季结束,或者公司需要处理国内市场上难以售出的积压库存时,以此较低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抛售。根据倾销的具体目的,可以将商品倾销分为三种形式:偶然性倾销、间歇性或掠夺性倾销以及长期性倾销。偶然性倾销通常发生在特定情况下,比如国内市场销售旺季已过,或公司需要处理难以在国内市场售出的积压库存,以较低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间歇性或掠夺性倾销则是指以低于国内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目的是打击竞争对手,形成垄断,并在击败竞争对手后提高价格,获取高额垄断利润。长期性倾销则是指持续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商品。另一方面,外汇倾销则是指一国政府通过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以提高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并扩大出口。然而,外汇倾销并非可以无限制地进行,它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有效扩大出口:首先,货币贬值的程度必须小于国内物价上涨的程度,否则出口商品的外销价格将回升甚至超过原价,外汇倾销无法实施。其次,其他国家不能同时实施同等程度的货币贬值,否则汇率不变,出口商品价格保持不变,外汇倾销也无法实现。最后,其他国家不能采取报复性措施,如提高关税等,这些措施会提高出口商品在国外市场的价格,从而抵消外汇倾销的效果。综上所述,商品倾销和外汇倾销都是为了增加出口,但它们的实施方式和条件有所不同。商品倾销侧重于价格策略,而外汇倾销则依赖于货币贬值策略。商品倾销可能包括偶发性、间歇性和长期性倾销,而外汇倾销则需要考虑货币贬值程度、国际汇率变化及国外市场反应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