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末,中国的负债率攀升至13%,债务率达到了58%,偿债率则为5%,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为28%。这一年,中国外债出现显著增长,主要归因于国有企业债务总额的急剧上升。国内资金已基本枯竭,企业无力偿还原有债务的利息,因此不得不转向国外借贷来填补资金缺口。具体来说,国有企业为了维持运营,通过发行债券或向银行贷款筹集资金。然而,由于国内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企业盈利空间受到压缩,无法按时支付利息和本金。此时,借入外债成为了一种选择,尽管面临较高的汇率风险,但短期内能够缓解资金紧张状况。此外,政府为了支持经济增长,也鼓励国有企业进行对外融资。这进一步推动了外债规模的扩大。不过,这种做法也引起了外界对于中国经济健康状况的担忧,尤其是对于外债依赖程度过高的国有企业。值得注意的是,外债猛增的同时,中国外汇储备也在减少。这使得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升高,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因素。政府和企业需要密切关注这一趋势,寻找更加稳健的融资渠道,以减少对外债的依赖。总体而言,中国外债的快速增长反映了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有企业面临的挑战。政府和企业需要采取措施,优化债务结构,提高自身财务健康水平,以应对未来的经济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