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干舌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非常干渴的状态。2.它出自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曹植的《善哉行》,原文是“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用来描述说话太多而感到的口渴。3.例如,辅导员为了让大家理解一个复杂的观点,可能会讲得口干舌燥。4.在一个热的天气里,人们可能会因为讲话太多而感到口干舌燥,急需饮水。5.即便老师在学校里讲解得口干舌燥,学生们依然可能因为内容有趣而听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