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视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6首唯美诗词)

2025-01-06 02:48:16

#秋日生活打卡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一生忧国忧民,然而却一生穷困潦倒。自己吃不饱,穿不暖,孩子都饿死了,还在忙什么着天下寒士。他的作品以沉郁顿挫的风格著称,诗词主题既有对知李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批判,更有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和同情。然而,杜甫也有清新唯美的诗词,让人别开生面,流露出轻柔细腻的美感。《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其二: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其三: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其四: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其五: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其七: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在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上元元年春天来临,万物复苏。杜甫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独自漫步在锦江江畔,陶醉于这片绚烂的花海。尽管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节未能寻到伴同游赏花,杜甫却并未感到孤独。他在成都锦江江畔独自散步,每每发现一处美景,便驻足欣赏。他的心情愉悦,思维活跃,从恼花写起,表达出对花的热爱和对春日的期待。随着诗人的脚步,我们仿佛也走过了那片繁花似锦的江滨,感受到了花团锦簇的震撼。我们和杜甫一同感叹那些红白耀眼、应接不暇的花海,一同遥望少城之花的盛开,想象人们在花海中的欢乐场景。黄师塔前的桃花更是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对桃花的描述生动逼真,仿佛那朵朵桃花就在眼前。黄四娘家的花更是数不胜数,诗人如痴如醉地欣赏着,陶醉在这片花的海洋中。这组诗共七首,层次井然,是一幅独步寻花图。它们紧扣着寻花题意来写,每首都围绕着赏花、看花展开,贯穿到底。这组诗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对美好生活的留连和对美好事物常在的希望。最后,“不是看花即欲死”,这句话凝聚了他对花的痴迷和对生命的热爱。他希望每个人都能像他一样,热爱生命,热爱美好的事物。《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岩轿,花重锦官城。诗人通过夜雨的描写,呈现出一种静谧、安详的氛围。赞美了春雨及时、润物无声的特点,生动地描绘了春雨的种种美好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拟人化的手法,将春雨描绘得如同一个有生命的人,既会选择在适当的时机润泽万物,又懂得细腻无声地滋润大地。这种描写方式赋予了春雨人性化的特征,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春雨的美好和神秘。杜甫之所以是诗圣,那是他写着人民的诗,百姓的诗,他跟百姓打成一片,他也喜欢雨的到来,因为百姓渴望,自然他也一样渴望雨,这段时期的他过着田园生活,一样跟百姓一样自供自给。《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中描写的景物和表现生活情趣的句子,分析了诗人难得安定生活的满足和欣然。文章从开头到“事事幽”的描写,从“梁上燕”到“水中鸥”的叙写,从“老妻”到“稚子”的展现,都流露出杜甫闲适的心境和对美好生活的喜爱。诗人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表现出了和谐的音韵和自然的气韵。此外,文章还通过对尾联两句句意的比较,更突出了“但有故人供禄米”一句的内涵和意境。身处落寞的人,知足而且心怀感激,这是一份难得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