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视

东方养生的东方养生含义

2025-01-05 04:48:13

中医养生观代表了东方养生思想的重要方面。"养生"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中,意为维护生命。因此,"养生"一词是我国人民所创,历经数千年,养生已经成为一门深入的学问,涵盖了我国的养生观念、处事哲学、保健与美容、延年益寿等中医中药的医学理念等诸多内容。中医养生的基础是阴阳平衡和天人合一。中医学认为,宇宙是大的自然体系,人体是小的自然体系,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体无时无刻不在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中医养生强调要顺应四季变化,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身心的平衡。中医养生还注重身心两方面的调养,不仅重视身体的锻炼与保护,也重视心灵的修养与调养,二者相辅相成。中医学是一门广义的养生学。《吕氏春秋》中将医学定义为“生生之道”,前一个“生”表示提高,后一个“生”表示生命力,“道”表示根本的规律。养生就是提高人的生命力和自我康复能力的学问,以实现长寿的目标。与治疗疾病的现代西方医学不同,《黄帝内经》中黄帝与岐伯的对话指出,有些人感染了疾病却不得病,是因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说明整个中医学就是大养生学。狭义的养生学指的是通过非药物手段提高自我康复能力的学问。公元前五世纪,人们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养生概念得以成熟;公元610年,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论述了疾病的病源和病候,虽然无药方,但列出了213种养生方法和导引法。这表明,我国从那时起就已经将养生作为治疗的常规方法,并得到官方的推崇。立夏养生和中医药养生体系在《黄帝内经》时代已经非常成熟。《淮南鸿烈》一书对养生有精辟的阐述,认为人体生命系统由形、神、气三个要素组成,其中神最重要,形次之,气再次之,三者相互关联。养生就是“养神”,或者说“养心”,或者说“养性”。食疗、药膳只是养生的一部分,虽然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部分,因为最重要的是“养神”。食疗和药膳的目的是提高人体的自组织能力,也即“养神”。因此,现代人们所称的“气功”(严格来说应该是“医学气功”,古代又称“导引”“养生”)是养生学最关键的内容,其思想基础是东方文明的整体和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