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人物二郎神的兵器,弓形弹弓,不仅用于战争,还用在日常的打猎中,是很好用,也很厉害,杀伤力和威慑力极大的一种兵器。中国古代的很多传说、小说、历史文献中都记载了使用弹弓术的人物。最知名的要数二郎神,他挟弹弓,携猎犬的形象成为古代弹弓术的最佳代言人。基本信息中文名弹弓来源《封神演义》,《西游记》拥有者二郎神杨戬武器类型弓形弹弓出处手持弹弓的二郎神《西游记》:二郎见他变得低贱——花鸨乃鸟中至贱至淫之物,不拘鸾、凤、鹰、鸦都与交群,故此不去拢傍,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拽满,一弹子把他打个蝤踵。[1]《封神演义》第八十九回写道:二郎神“弹弓在手,随手发出金丸”。《西游记》中也有一首诗,传神地描绘了二郎神弹打凤凰、劈山救母的故事——“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鋋罗双凤凰”。[2]清代说唱《二郎劈山救母》:“手使金弓银弹子,梧桐树上打凤凰。战绩金弹弓的成绩很好:在《西游记》中:弹打鋋罗双凤凰,降服九头虫,二郎神射掉了九头虫一个头,将他重伤。[1]来源弹弓是历史悠久的老物件。它是十八般兵器中的一员,严格讲来是暗器的一种。弹弓的起源要追溯到上古三皇之世。最早的先民狩猎多是抛石,后发现使用工具的帮助可以将石头投的更远,力量更大时,发明了弹弓。先民饥食禽兽,渴饮水露,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死了以后,用白茅裹了丢在野外,活着吃禽兽,死了被禽兽吃,人只是食物链的一环。可是,人与禽兽的区别在于他有思想。有的孝子见到父母亲人的尸体被禽兽撕扯吞噬,肝肠寸断,于是守在尸体旁,用弹弓驱赶禽兽的侵犯。甲骨文中,“弹”为象形字,写法是一张弓弦的中部有个小囊,用于盛放弹丸。在弹弓的基础上衍生出了石簇、弓箭,有了“弩生于弓,弓生于弹”的说法。弓身由几个部位构成:把手的地方叫“弣”,弓梢曰“弰”,两边架弦的地方称为“峻”,两端的弯曲处叫“弓渊”。弹弓与弓箭的构造与使用方法类似。最早的弹弓都是竹子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制作工艺也不断改进,竹弓外再裹牛筋,内衬牛角,以增强弹力。弓弦用牛筋劈丝,加入了人发、杂丝编成,中间的兜可以放一到三枚弹丸。与竹胎、连珠弩、铁胎的弹弓相比,“Y”字形弹弓因其制作简单、携带方便,不易为人发现的特点,在民间被广泛采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