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原因:他觉得王安石的变法过于“激进”,变相地增加了百姓的负担。虽然国府充盈了,但却致使百姓流离失所,饿死者不下百万,以致于好多平民百姓沦为盗贼。苏轼认为王安石变法的实质就是“与民争利。”政府放高利贷收取息金,地方官吏又借此盘剥百姓,如不取消,久则必然动摇国之根本。以此,苏轼屡屡上书,尽言变法之弊,但终因伤及神宗体面,而被一贬再贬。2、王安石变法是发生在宋神宗时期的改革,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政治的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3、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政治变革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