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视

郭沫若《雷电颂》读后感

2024-11-30 12:10:07

在《雷电颂》中,郭沫若用一种激昂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渴望光明,挑战黑暗的灵魂。他的手,虽然被镣铐束缚,却伸向长空,象征着对自由和光明的追求。这双手,不仅仅是对光明的渴望,更是在为光明而牺牲,这种追求与奉献的精神,让人感到既痴狂又伟大。他的怒吼,他的嘶哑的叫嚷,是对黑暗的反抗,是对光明的呼唤。他心中的激情,如同熊熊烈火,燃烧着铁镣,让黑暗中的血液闪烁着暗红的光芒。他日复一日地渴望光明,却在黑暗中挣扎,这种矛盾和痛苦,让人感叹。虽然他心中充满了力量,但身体的束缚让他无法挣脱千年禁锢的枷锁。雷鸣、电闪、风的狂吼,咆哮、炸裂、力的崩裂,这些自然之力,象征着他的力量,也象征着他对光明的追求。而天上的神灵,却不敢发声,这不仅是对他的敬畏,也是对他力量的认可。其实,他就是神灵,却化成了肉体凡胎,为了心中的信仰,他奉献了全部的血和肉。在黑暗中,他是唯一能见到光明的人。他在《九歌》的诸神面前,似癫似狂,仿佛在与天神对话,这种疯狂,是对光明的追求,也是对自由的渴望。他虽然不喝酒,却在孤独的大殿中如醉如痴,他的心中有无形的长剑,划破天宇,那电光,就是他心中的光明。他与雷电一起咆哮,在云中炸裂,惊天动地。他的胸中,或许有铜和铁的颜色,兵戈的交锋,不一定都在视野之中。当世人沉醉于酒,他却在神堂中奔走,镣铐的沉重,给了他搏斗的力量。他的音乐和诗,在风中流淌,雷电都化成了利剑,刺穿了他的胸膛。他无法感受到肉体的疼痛,或许他醉了,醉得辨不清方向和黑白,但他醉得只知道追求光明,哪怕那光明遥远而不可捉摸,哪怕他连性命也不顾。汨罗江水沸腾着,那水中涌动着暗红的血色的死亡,他,真的醉了,但他追求的光明,永远不会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