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平均寿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医疗保健和科技的进步。解放前,我国人民的平均寿命约为35岁。解放后,至1978年人口普查,男性平均寿命达到了66.9岁,女性为69岁,较解放前增长了一倍左右。至1980年,多数地区的平均寿命已超过70岁,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长,除了政治解放、经济改善和生活水平提高,还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饮食中以谷类、蔬菜、粗纤维及植物油为主,而精制蔗糖、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比例较低,这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统计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寿命缩短的主要原因。当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2岁。计算个人预期寿命时,男性需减3岁,女性则加1岁。居住在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需减2岁;居住在人口少于1万人的小镇或农村,需加2岁。若有一位祖辈活到85岁,可加2岁;四代均活到80岁,可加6岁。若父母中有一人50岁前因中风或心脏病去世,需减4岁;若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人50岁前得癌症或心脏疾病,或自幼患有糖尿病,需减3岁。财富状况也会影响寿命,富翁需减2岁。大学学历可加1岁,65岁仍工作的可加3岁。有配偶且同居,可加5岁;独居10年减1岁。常伏案工作需减3岁,而从事体力劳动则可加3岁。每周进行球类、游泳、跑步等运动5次,可加4岁;2次加2岁。每晚睡眠超过10小时需减4岁。情绪状态同样重要,感到快乐可加1岁,不快则减2岁。紧张、易怒、性急需减3岁,轻松生活、工作自如则可加3岁。交通违章受罚需减1岁。吸烟者,每日2包需减8岁;1-2包减6岁;1包以下减3岁。每日饮酒50-100毫升需减1岁。体重超标也会缩短寿命,每超5公斤减2岁;15公斤以上减4岁;25公斤以上减8岁。40多岁,每年体检1次可加2岁;40岁以上女性,每年妇科检查5次可加2岁。30-40岁,加3岁;40-50岁,加5岁;70岁以上,加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