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药虽然简便且效果良好,但对部分女性可能产生副作用。这些副作用源于避孕药中雌、孕激素含量对某些女性来说过多或过少。正常情况下,女性体内的雌、孕激素在丘脑下部、脑垂体和卵巢的相互作用下保持平衡,因此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当使用避孕药时,药物中的激素含量与大多数女性自身产生的激素量相近,一般不会引起症状。然而,对某些女性来说,药物中的激素含量显得过多或过少,从而引发相应的症状。短效、长效及速效避孕药的副作用大致包括:1.早孕反应:少数人服用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头晕、食欲不振、困倦等症状,类似早期妊娠反应。短效避孕药反应较轻,长效避孕药最初两个月发生率较高。这些反应主要是由于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引起,一般在服用短效避孕药5-6小时或长效避孕药12小时后出现。防治方法包括在睡前服用短效避孕药或中午服用长效避孕药,以便在反应发生时正好处于熟睡状态。通常,服药2-3个月后,机体逐渐适应,症状消失,无需治疗。可加服维生素B6或维生素C缓解症状。反应严重者可加服副反应抑制片。2.皮肤褐斑:长期服药的女性脸颊可能出现类似怀孕时的蝴蝶斑,这是雌、孕激素引起的色素沉着。已有色素沉着的女性在服用避孕药后更容易出现此现象,且与日光照射有关。防治方法包括选择低剂量或雌激素含量较低的避孕药,避免过度日晒,涂防晒膏。症状严重者应停药。3.白带增多:一般在用药2-3个月后发生率增高,这是由于避孕药中的雌激素使宫颈腺体分泌增加所致。白带为无色、透明、稀薄的水样液体,对身体健康无影响,通常无需治疗。可服用止带片、八珍汤等,有一定疗效。如感觉不适,可加用甲基睾丸素对抗雌激素作用。4.体重增加:少数人在服用避孕药期间体重增加,通常为暂时性,停药后可恢复正常。防治方法包括选择雌激素含量少的避孕药,如复方18一甲基炔诺酮或1号片。单纯体重增加无水肿者,可选择B号片。体重增加明显者应停药观察。5.精神抑郁:避孕药干扰色氨酸代谢,少数人在服用期间可能精神抑郁,应停药观察并适当应用抗抑郁药治疗。6.药物性皮疹:可表现为结节性红斑样丘疹、疤痕或单纯皮疹,伴有痒感。应选择低剂量避孕药并进行对症治疗,加用抗过敏剂及皮肤外用药。严重者应停药。7.血压升高:长效避孕药更常见。正常血压者服用后仅少数人血压升高,约占4%;已有高血压者,服用后血压进一步升高者约占20%。发现血压升高应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