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鱼,学名为MylopharyngodonPeters,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淡水养殖鱼类,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黄河、黑龙江等水域。它们生活在水中的下层,主要以螺蛳、蚬、幼蚌等为食,也吃虾及水生昆虫。青鱼在长江、珠江、西江的繁殖期为3至6月,东北地区稍晚。青鱼的体型呈延长的园筒形,头顶部稍平扁,尾部侧扁,腹部圆润,无腹棱。上颌稍长于下颌,吻部钝,无须。鱼眼位于侧面,鳃耙稀而短小,下咽齿呈臼状,咀嚼面光滑无槽纹。青鱼的体色呈青黑色,背面较深,腹部灰白色,各鳍均为黑色。青鱼在池塘中养殖,三年可长到五公斤,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青鱼的形态学特征包括: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c、雅罗亚科Leueiscinae,青鱼属MylopharyngodonPeters。青鱼的体形延长,略呈园筒形,头顶部稍平扁,尾部侧扁,腹部圆,没有腹棱,口端位,呈弧形,上颌稍长于下颌。吻钝,无须。眼中侧位。鳃耙稀而短小,下咽齿一行呈臼状,咀喘面光滑无槽绞,侧线完整,体被较大的园鳞,背鳍、臀鳍无硬刺,尾鳍深叉,上下等长,鳔二室,后室较前室长,腹膜黑色,体呈青黑色,背面较深,腹部灰白色,各鳍均黑色。草鱼则有多个地方名,如混子、鲩鱼、草青等。草鱼的体型延长,躯干部略呈亚圆筒形,尾部侧扁,无腹棱,头中等大,吻宽而平扁,口端位弧形,上颌稍有突出。鳃耙短小呈棒形,排列稀疏。下咽齿为梳状栉齿,鳞片颇大,圆形。侧线微弯,向后延至尾柄正中,背鳍无硬棘,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稍远。草鱼体色茶黄带灰,偶鳍灰黄色。草鱼与青鱼相似,但体色有别,草鱼体色茶黄带灰,偶鳍灰黄色,而青鱼体色呈青黑色,偶鳍在白色腹部的映衬下更加显得青黑。草鱼广泛分布于我国除新疆和青藏高原外的各大江河水系中。草鱼一般栖息于中、下层,也时而到上层觅食。性活泼、游泳快,草食性,鱼时期以浮游生物为主,幼鱼兼食水生昆虫。体长50毫米以上的幼鱼逐渐转变为草食性;体长约达100毫米,完全能适应摄食水生高等植物。成鱼主要以高等水生植物为食料,如苦草、轮叶黑藻、小茨藻、眼子菜、浮萍、芜萍为最喜食的种类;被淹没的有草地区,常是草鱼的肥育场所,有些旱草也为草鱼所喜食。草鱼的生殖群体主要是4至5龄,以体长650至850毫米,体重4至9公斤的个体为主。最小型雌性为4龄,体长540毫米左右,体重2.5公斤左右;雄性为3龄,体长550毫米左右,体重2.4公斤左右。生殖季节在5月上旬到6月上旬,盛期为5月中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