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垂竹帛:指的是名声被载入史册,比喻功业巨大,永垂不朽。这里的“竹帛”指的是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丝帛,意指书籍和文字。2.罄竹难书: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比喻恶行极多。同样,这里的“竹”指的是竹简,用来书写罪状。3.曝书见竹:是指晒书时可以看到里面的竹子,用来形容书籍破旧。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书籍多用竹简制成。4.古代书籍材料:在纸张发明之前,书籍主要用竹简和木简书写,也有部分使用皮子、布等材料。史书中提到,外国曾使用一种树叶制作书籍。羊皮也被用于书写,尤其是在小说等文学作品中。5.锦囊:古代用丝绸、缎子、帛等材料制作的袋子,用来装信件,相当于现代的信封。锦字本身指的是精美的绸缎,如“锦上添花”、“锦绣河山”等。6.封泥:在纸张未普及的时代,文书多写在竹简或木简上。传递时,用绳子捆扎,以泥团封口,起到信用和保密的作用。封泥制度在春秋战国到魏晋南北朝广泛应用。7.造纸术: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用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等材料制作纸张,使其成本更低,更便于使用。8.信封形式:古代信函写在宽的竹简或木片上,称为“函”,上面覆盖同样宽度的竹片或木片,称为“检”。在“检”上题写收发人信息,然后用绳子捆扎,填上软泥,钤上印章来密封。以上内容改写并纠正了原文中的错误,以更准确和流畅的语言描述了古代书籍和书信的制作材料及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