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数学概念教学,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呢?首先,利用学生的感性经验帮助他们形成概念。概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需要在感性经验基础上形成。例如,在教学“分数”概念时,通过将“1”视为一个整体,如一个班级或一个小组,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本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其次,运用变式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通过变式教学,可以更清晰地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例如,在三角形概念的教学中,通过展示不同形态、不同面积和不同位置的三角形,与一些非三角形图形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区分哪些是三角形的本质属性,哪些是非本质属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此外,利用迁移规律促进概念学习。学习迁移是指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运用迁移规律,可以简化新的概念学习过程。例如,学生学习了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后,学习乘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时,教师只需稍加点拨,学生就能轻松掌握。最后,形成概念体系,达到融会贯通。数学概念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例如,在学习分数和小数时,通过实例向学生说明小数实际上是分数的一种形式,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这样,学生在学习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及相关计算时,就不会感到困难。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搞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