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一种常见于青年期的精神疾病,其特征包括思维障碍、情感失调和脱离现实的行为。这种疾病导致的病程长短不一,易复发,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能会进入慢性状态。尽管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心理和环境因素也会促进疾病的发生。精神分裂症通常在青年期发病,40岁之后发病的情况较少见,男性和女性患病率相当。疾病起病方式多样,多数情况下病程缓慢,患者早期可能表现出生活懒散、行为乖异、学习成绩下降等现象。这些症状常被误认为是思想或品行问题。另外,有些患者可能表现出萎靡不振,自诉头痛、头昏、乏力、失眠等症状。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分为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幻觉和意志行为障碍四个方面。思维障碍表现为联想障碍、逻辑障碍和妄想。联想障碍包括联想松弛、思维散漫、思维破裂等,逻辑障碍则表现为非逻辑性思维、矛盾观念、象征性思维或自创词汇。妄想则包括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等。情感障碍则包括情感淡漠、情感倒错及其他情绪不稳定、抑郁、焦虑、欣快、痴笑或丧失羞耻感等症状。幻觉是指在没有相应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最常见的为听幻觉,病员可能会听到有人议论、辱骂、嘲讽或对其思想行为进行评注。意志和行为障碍则表现为病态意志要求缺乏、意向矛盾、不协调性兴奋、木僵、蜡样屈曲等。患者对自己的病态表现缺乏自知之明,通常拒绝就医。体格检查一般无特殊病变,神经系统检查也无异常发现。根据病人的主要表现,精神分裂症可分为几种类型:单纯型、青春型、紧张型和妄想型。各型之间可能互相转变,难以归入上述类型的则称为混合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