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视

怎样提高孩子的自尊心?

2024-11-29 08:36:05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应当注意避免简单粗暴的对待方式,以免孩子在愤恨中失去自尊。正确的做法是循循善诱,就事论理,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自尊心。孩子具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向孩子解释简单的道理,帮助他们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懂得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在孩子争强好胜、希望得到成人赞许时,家长应当积极鼓励,适当赞扬或给予奖励,让孩子在自豪中建立自尊。孩子由于年幼无知,难免会犯错或做事不如大人预期,这时家长不应过多责备,而应抓住孩子微小的进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克服不足,让他们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家长对孩子冷漠、厌烦的态度,会使孩子在失望中失去自尊。因此,家长应为孩子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满足感中建立自尊。孩子喜欢表现自己,喜欢做事和成功,家长不应怕麻烦或脏,而是尽可能地给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施展才华。用爱抚的微笑、诚恳的赞许来鼓励孩子进步,这样不但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还能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家长对孩子管教过于严格,会使孩子在畏怯中失去自尊。因此,家长应将孩子视为独立的主体,让孩子在平等中建立自尊。家长不应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品,用命令的口吻和孩子交流,也不应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家长应鼓励孩子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孩子与成人争辩是非。如果成人确实说错了或做错了,应坦诚地承认并道歉,让孩子明白父母尊重他,他自己也应该尊重父母和其他人。值得注意的是,一味地表扬、奖励和赞许孩子,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虚荣心。因此,必要的批评和慎重的处罚也是培养孩子自尊心的重要手段。批评可以帮助孩子冷静地反思自己的行为,修正错误,而处罚则可以提醒孩子注意行为的后果。总之,培养孩子的自尊心需要家长的耐心、细心和关心。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尊重和支持的成长环境,使孩子的自尊心在健康的道路上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