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这里常年温凉潮湿,湿度通常在80%以上,形成了一种理想的湿润环境。它们倾向于在坡度小于20°的坳沟、山腹洼地和河谷阶地活动,这些地方土壤肥沃,森林茂密,箭竹生长良好,为大熊猫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和适宜的隐蔽环境。大熊猫的分布区域有限,仅限于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深谷地带。其中,秦岭山系的南麓,佛坪县有大熊猫分布,洋县则有零星分布。岷山系的分布主要在四川,特别是平武、青川和北川县,而九寨沟县、松潘、茂县等县则有大熊猫的广泛分布,安县、绵竹、彭州、什邡和都江堰市等地则有少量分布。邛崃山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宝兴、汶川和天全等县,大邑和芦山则有广泛分布,而邛崃、崇州、康定、泸定等地则有少量分布。大小相岭除洪雅和冕宁外,荥经、石棉、汉源、九龙等地有少量分布。大小凉山的分布则相对集中,马边、美姑和越西数量较多,而甘洛、峨边和雷波等地则有少量分布。大熊猫的食谱非常独特,几乎包括高山地区可以找到的各种竹子。偶尔,它们也会食用动物尸体。大熊猫之所以被称为“竹熊”,是因为它们主要的食物是竹子,而竹子缺乏营养,只能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营养。大熊猫通过进化,适应了这种特殊的食谱,每天取食时间长达14个小时。一只大熊猫每天进食量约为12-38公斤,相当于其体重的40%。它们偏好竹子中最营养、纤维素最少的部分,如嫩茎、嫩芽和竹笋。大熊猫栖息地通常至少包含两种竹子,以防止一种竹子开花死亡时带来的生存威胁。然而,栖息地破碎化加剧了栖息地内只有一种竹子的可能性,这使得大熊猫在竹子死亡时面临饥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