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西南麓的银雀山汉墓,是重要的古代墓群。自1964年被发现以来,至1986年间,共发掘了一百余座墓葬,其年代大多为西汉前期。这些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竹简,其中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先秦失传古籍。这些竹简的出土,不仅为研究先秦和汉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提供了珍贵文献,也解开了历史上关于孙子和孙膑身份及兵书内容的千古之谜。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中,包含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这两部兵书在2500年前产生,至今仍被世界公认为最出色的兵书之一。然而,它们的作者究竟是谁,学者们争论了一千多年。这次出土的竹简,为这些争论画上了句号。银雀山汉墓竹简所载史实与传世史籍存在差异。例如,《史记·孙武吴起列传》中对齐魏桂陵之役的记载较为详细,却未提及庞涓。而简本《孙膑兵法·禽庞涓》则称孙膑在桂陵擒庞涓,与《史记》记载存在明显矛盾。关于金雀山和银雀山的谜团,这两座山岗上的植物和花朵颜色、形状的差异,以及它们与考古发掘中的其他发现,如一号墓和二号墓的墓主人身份、葬俗等,都是考古学界感兴趣的问题。银雀山汉墓的出土竹简,虽然曾受到损坏,但这并非个人责任,而是时代所限。这些竹简的发现,不仅对研究中国古代兵法、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关于银雀山汉墓的发现者,虽然过去30年中有些当事人的记忆可能已经模糊,但通过对墓葬中出土文物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测墓主人的身份和兴趣。例如,一号墓出土的两个耳杯底部刻有“司马”二字,可能表明墓主人的姓氏。二号墓出土的陶罐肩部刻有“召氏十斗”四字,可能是墓主或赠送人的姓氏。银雀山汉墓的发现,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古代的历史和文化,也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和谜团,有待进一步的考古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