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视

我为什么排斥亲热

2024-11-29 08:24:15

马老师,您好!男友和我相处很多年。男友第一次亲我时,我睁大眼睛疑惑地看着他还想着这有什么好亲的。之后我不排斥亲吻但是也并不特别喜欢,唯有3次我非常的想亲他(其中两次在发生亲密关系之前)。在性爱中,我有不舒服感,在他长期多次要求下,勉强亲他的小弟弟,后来也亲过多次虽然每次他有认真清洗,但是还是不喜欢那味道导致排斥这件事。近年,我对他的身体基本不感兴趣,不喜欢亲吻更不喜欢性爱,看着他强忍着我也很难受。多年来,两人经常会为一些小事而闹不愉快,他也时常让着我。是不是因为不太喜欢他的身体及体味,才使我对他相当挑剔而导致不愉快?现在我不知道如何才能愉快地接受男友的亲热要求。潘绥铭教授曾经讲过:在人们的性生活中往往凝聚着当事双方基本性格和心理状态的几乎全部特征。性感受的贫乏反映着人生的缺憾和生命的不满,反映着双方最深层、最隐秘价值观的不协调,反映着两个独立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心理错位与情绪失落。从根本意义上讲,这种贫乏是永恒的,它构成身心两方面的性与爱情的饥渴,推动着人们不断探索和开创爱的新领域,更新婚后的夫妻生活内容。但是在现实世界中,这种贫乏又形成一个隐隐作痛的“心病”,因为人们很少意识到它的存在,或不愿正视它,更多的人则是百思不得其解,从而无可奈何。这样,原本是永恒动力的东西,在无知无措中蜕变成负担与阻碍;而这种对性的需求、表现和升华,对性心理的交流与体验,往往形成不亚于性功能障碍的严重压抑。尽人皆知,在性生活中,“疏”比“病”更可怕,“冷”比“痛”更寒心。那么,使饥渴变成厌弃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最主要的是目标,性的目标,也就是说,你实际上期待着从性生活中寻求和获取什么。如果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一般人都会认为这个问题是废话一句。性的目标是快乐、巩固感情或生儿育女,跑不出这三样。其实这种说法本身就已陷入感受贫乏了。如果深入到性生活的隐秘之地中,绝大多数人的动机、期望和理想远远复杂得多,变幻得多。在当前,引起感受贫乏的主要是旧道德人格的枷锁。儒家传统强调:性生活必须“发乎于情,止乎于礼”,夫妻可以过性生活,但必须有一定的限度和规矩。现在的新婚夫妻虽然很少有人知道这一限制,但其精神内涵却渗透在现代文化与习俗中,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植入人的心底。人们不由自主地把性生理的成熟与“道德”的不断完善硬扯在一起,似乎年龄越大就越应该压抑青少年时代的性好奇心,越不应该搞什么“新花样”。尤其是结婚后,在繁杂生活和“立业”目标的重担下,似乎更应该庄重起来。这种心态加之婚后很容易出现的新奇感丧失,必然造成从性生活内容的贫乏发展为感受的贫乏。这种现象在受教育较多的男性和几乎各阶层女性中相当常见。由于一方或双方没有意识到这种旧道德人格的束缚,许多夫妻产生种种其他误解、猜忌,有的更是相互感染,同归冷漠。有的妻子想开个性玩笑,遭丈夫冷眼后积郁成病;也有的丈夫的阳痿却是由日益端庄的妻子引发的。还有一种旧道德人格框框,表现为不科学和毫无必要的深层羞耻心。许多在传统家教甚严环境中成长的男女,“脏”与“耻”的概念广阔得令人惊讶:性器官、分泌物、自己不知的性行为方式、特定时机和场合都可能包括进去,连皮肤潮红震颤、机体律动、发声排气这些必然生理反应也难以逃脱。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的人则更怕“失态”,不但在性生活中规矩甚多,而且时时在审视着自己或对方是否“有失大雅”。上述种种现象,都是由于当事者不自觉地把追求完善传统道德、维持“君子人格”或“淑女人格”当作了性生活的目标。其实,在夫妻性生活中,最重要的道德,一是尊重对方的性权利和性情感;二是相互服务。为此,任何举止言谈都是正常和正当的。唯此,夫妻才能摘掉人格面具,放松而自然地相处,才能获得和交流应有的丰富的性感受。性生活应该是最放松最自然的行为,它的目标就是实现本身的过程,尤其是加深主体过程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