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地埋式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采用的处理工艺包括五种典型方法,具体如下:1.间歇活性污泥法(SBR):这种方法,也称作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由一个或多个SBR池组成。在运行过程中,废水分批进入池中,经历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和闲置五个阶段。每个周期的时长根据负荷和出水要求而有所不同,通常为4至12小时。SBR法的优点包括处理效率高、耐负荷冲击能力强,以及能够实现生物脱氮除磷。此外,由于其流程简短、结构简单,适合处理水量较小的情况,运行费用较低。2.吸附再生(接触稳定)法:此法利用活性污泥的初期去除能力,在短时间内通过吸附去除废水中的悬浮和胶态有机物,然后通过液固分离实现净化。BOD5的去除率可达到85%至90%。吸附饱和的活性污泥部分回流至再生池进一步氧化分解,而剩余污泥则直接排入污泥处理系统。此法适应负荷冲击能力强,基建投资节省,适合处理悬浮和胶体物质较多的废水,如制革废水、焦化废水等。3.氧化沟法:氧化沟是延时曝气法的一种形式,其形状类似跑道,内部设有曝气设备。与传统曝气法相比,氧化沟法在基建投资、维护管理、处理效果稳定性、出水水质、污泥产量等方面具有优势,并具备较好的脱氮、除磷作用。4.连续进水周期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ICEAS):该法设有预反应区,主要在缺氧和厌氧状态下吸附有机物,并具有生物选择作用,防止污泥膨胀。主反应区则负责氧化分解被吸附的有机物。此工艺实现了连续进水,解决了进水与间歇进水不匹配的问题,但沉淀效果较差,设备投资较大。5.生物脱氮除磷工艺(A/A/O):该工艺首先将污水引入厌氧池,与回流污泥混合,转化大分子有机物为小分子有机物。随后,污水进入缺氧区进行反硝化,再进入好氧区进行有机物分解和生物增殖。此工艺能同时去除有机物、实现脱氮除磷,简单且水力停留时间短,但需注意避免沉淀池中的厌氧-缺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