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这个动荡的时期。五代十国实际上是唐朝晚期政治和藩镇割据的延续。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的情况愈发严重,部分实力强大的藩镇被封为王国,实际上已成为独立的政权。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地处华北、军力强大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了五代。这五个相继统治中原的政权分别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这五个政权并非同时存在。同时,约有十个相对较小的政权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同时存在,被称为十国。这些政权包括:南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闽和北汉。五代十国时期从唐朝灭亡开始,到宋朝消灭最后一个地方割据政权北汉结束,历时七十二年,是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经过这一时期,大唐的疆域已分崩离析,宋朝仅继承了唐朝的核心领土。辽、西夏、大理等政权相继成立,西域、吐蕃等地不受控制,中华民族的东北、北方、西北、西南都与汉政权断绝关系,对汉政权的生存构成威胁。在这一时期,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相继在中原地区建立起与汉政权分庭抗礼,甚至消灭汉政权的大一统政权。洛阳兵变是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一场兵变。乾化二年(公元912年),朱温病重,想立养子朱友文即位,但他的儿子朱友珪得知后,杀死朱温,秘不发丧,矫诏监国,命均王朱友贞杀朱友文。后来朱友珪赴洛阳称帝,但群臣不服,朱友贞趁机起兵,与掌握重兵的杨师厚击败禁军。乾化三年(公元913年)二月,朱友贞率军至洛阳,数千禁军倒戈,突入宫中。朱友珪见形势不妙,与妻子张氏一同自尽。朱友贞返回开封即位,是为梁末帝。朱梁王朝在晋军压境之际,发生内乱,导致国力日益衰弱,不久后被后唐取代。高平之战是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后周显德元年(954年)的一次关键战役。北汉与契丹联军与后周在泽州高平城(今晋城高平市)一带交战。在这场战役中,后周初战不利,但柴荣亲临战场,最终扭转了战局,以后周的大获全胜告终。此战之后,中原王朝开始由弱转强。高平之战是后周与北汉、契丹联军之间的一次关键战役,也是五代十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