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视

缶是一种什么乐器

2024-11-07 00:09:05

缶,也写作缻,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缶是一种瓦器,原本用于盛酒浆。到了秦朝时期,人们用它来伴奏歌唱。缶不仅是古代汉族的一种陶制乐器,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多次提及击缶。虽然最原始的陶制缶因为易碎已经很难见到完整形态,但保存较多的都是青铜缶。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首气势恢弘的“击缶而歌”奏响了序曲,尽管开幕式上出现的缶并非真正的乐器缶(源于曾侯乙铜鉴缶,实际上是食物器皿),但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确实存在缶这种陶制乐器。例如,在李斯的《谏逐客令》中提到“击瓮叩缶,弹筝博髀”,描述了秦国饮宴时贵族士大夫以击缶、拍腿来打拍子的情景。“缶”字在汉字中作为偏旁部首,代表陶质器皿,汉字中的“磬”也是一种打击乐器。著名的“击缶”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蔺相如用缶与秦王周旋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秦人不善器乐,只会用缶为娱。缶原本是古代的一种陶器,类似于瓦罐,形状像一个小缸或钵,用于盛水或酒。圆腹,有盖,肩上有环耳,也有方形的。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器身铭文称为“缶”的,有春秋时期的“栾书缶”和安徽寿县、湖北宜城出土的"蔡侯缶"。这种酒器成为乐器的原因在于人们在盛大宴会中喝到兴致时,敲打盛满酒的酒器并大声吟唱,类似现代的卡拉OK,因此缶演化为土类乐器的一种,另一种是埙。我国古人很早开始给乐器分类,制作乐器的材质分为金、石、土、革、丝、竹、匏、木,合称八音,其中缶、埙属于土类乐器。最原始的陶制缶因为易碎,现在已经很少见完整形态,保存较多的是青铜缶。这些青铜缶因其耐用性,在历史长河中得以保存下来,为后人研究古代乐器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