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传说的貔貅起始于汉代。《汉书》中的“西域传”提到:“乌戈山离国有桃拔、狮子、犀牛”。孟康注解称:“桃拔,一日符拔,似鹿尾长,独角者称为天鹿,两角者称为辟邪。”这里的辟邪即是貔貅。貔貅,又称为“辟邪、天禄”,是中国古书和汉族民间神话中描述的一种凶猛瑞兽。貔貅有嘴无肛,能吞万物而不泄,只进不出,神通特异,因此被赋予了招财进宝、吸纳四方之财的寓意,同时还被认为能赶走邪气、带来好运,是古代五大瑞兽之一(其他包括龙、凤、龟、麒麟),被誉为招财神兽。自古以来,无论是帝王还是百姓,都非常重视收藏和佩戴貔貅。除了招财、开运、辟邪的功效,貔貅还被认为有镇宅、化太岁、促姻缘的作用。中国传统习俗中,人们常将貔貅作为装饰,因其寓意丰富,人们相信它能带来欢乐及好运。在古时候,军队有时也会以貔貅作为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