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国并没有哪项法律条文规定信托公司进行刚性兑付,其实这只是信托业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是业内默认的“潜规则”。打破刚性兑付,即金融机构不再承诺保本保预期收益,当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会进行垫资兑付。1、理财产品本应该由投资者自己应承担自己的风险(应该跟股票,基金一样自我承.当风险),但是一旦无法兑付时,风险就转移到了银行自身资产和广大储户身上。2、公众在参与非法集资过程当中的心态是盈利归自己,亏损找政府。3、所以,刚性兑付的文化下,中国目前只有财政,没有金融。财政是国家信用,银行是商业信用,很多理财投资者不分。4、政府承担着无限的责任,在这样的压力下,由于责任不清,往往采取花钱买稳定,助长了刚性兑付的文化。5、如果没有了刚性兑付,那就意味着好的信托资产,以及投资者手里钱都会流到那些风险控制做的比较好、资本比较雄厚、管理能力比较强的信托公司,对于资源配置来讲是个好事儿。6、对投资者,打破了刚性兑付,意味着你买的信托产品更加透明化了,你的收益和风险也会更加匹配。我们讲利率市场化,没有风险的暴露,不打破刚性兑付,没有违约事件,哪里来的风险定价。如果不打破刚性兑付,不真正的实现风险定价,中国只有财政,没有金融。只有打破刚性兑付,才可以更合理配置金融资源,让资金更多地流入风控严格、底层资产雄厚的项目。对于投资者来说,打破刚性兑付不等于理财不安全,很多大众型理财产品,例如货币基金、国债以及以下银行理财产品,本身风险等级是较低的,无论是否承诺保本,本金亏损的概率都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