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种方式。
被动运输是通过离子浓度梯度实现,即钠离子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无须耗能。
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需消耗能量,同时也需要载体蛋白如钠钾ATP酶的参与。
在被动运输方式中,钠离子又可通过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实现跨膜。后者钠离子需与膜上载体蛋白发生可逆性结合,形成载体蛋白与钠离子的结合物实现跨膜,载体蛋白的作用促进了扩散,减少了钠离子在膜两侧浓度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扩展资料:
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差异:
有三个主要的差异:起始条件不同、运输方式不同、产生的结果不同。
主动运输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被动运输不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都是小分子或离子运输的方式。
功能:
主动运输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能够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可见,主动运输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维持细胞内正常的生命活动,对神经冲动的传递以及对维持细胞的渗透平衡,恒定细胞的体积都是非常重要的。主动运输质膜上的载体蛋白将离子、营养物和代谢物等逆电化学梯度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的耗能运输。
所耗能量由具ATP酶活性的膜蛋白分解ATP提供。例如正常生理条件下,人红细胞内K⁺的浓度相当于血浆中的30倍,但K⁺仍能从血浆进入红细胞内,Na⁺浓度比血浆中低很多,但Na⁺仍由红细胞向血浆透出,呈现一种逆浓度梯度的“上坡”运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被动运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动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