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论分为含有宗教伦理价值的"价值缘起"与与价值无关的"一般缘起"。价值缘起中,"流转缘起"涉及生死轮回的负面价值,"还灭缘起"涉及不死涅盘的正面价值。流转缘起与还灭缘起分别对应佛教的十二缘起与四谛说。佛教的十二缘起列表如下:┌─────┬────────────────┬────┐│缘起说│缘起略说│四法印│├─────┼────────────────┼────┤│一般的缘起│此生故彼生┐│诸行无常││(缘起一般)├────────────────┼────┤││此灭故彼灭┘(时间的前后)│诸法无我│├─────┼────────────────┼────┤│价值的缘起│缘无明有行──┐┌苦(果)┐│(十二缘起├────────────────┼───镇磨虚─┤│、御燃四谛)│无明灭故行灭─┐┌灭(果)┐││涅盘寂静│└─────┴────────────────┴────┘列表中的"诸行无常"讨论时间先后的无常,"诸法无我"包含了时间、空游销间或理论逻辑的关系。"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表示时间关系,"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表示空间或逻辑关系。"一切行苦"是迷的轮回状态,为负面价值。"涅盘寂静"是悟的涅盘状态,为正面价值。十二缘起中,流转缘起涉及从无明到行、识、生等一切苦蕴的产生;还灭缘起涉及从无明灭到行灭、识灭等一切苦蕴的灭尽。四谛中的苦、集二谛描述流转迷界的因果关系;灭、道二谛描述悟界还灭的因果关系。扩展资料“缘意识”是佛教用语,通俗地讲就是泛指一起事物的发生或者消亡都是由一定的关系和条件所决定的,没有恒定不变的东西。同时,缘意识也反映在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中,讲究因果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