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寿命延长,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在中国,55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的发病率约为57%,女性发病率则高达65%至75%。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骨折,当骨量减少20%以上时,骨骼变得异常脆弱,日常活动中如咳嗽、打喷嚏、提重物等轻微动作都可能导致骨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一位53岁的江苏阿姨在公园陪孙子玩耍时,不慎被儿童自行车绊倒,导致髋骨骨折。医生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她自身的钙营养水平、维生素D水平及雌激素水平低下,再加上外力碰撞所致。因此,医生建议髋骨骨折患者卧床休息,除了骨折愈合外,还可能并发肺部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骨折患者为了恢复,往往需要补充钙质。有人认为虾皮是补钙的最佳食物,因为它含钙量极高,但实际不然。虽然虾皮的钙含量高,但由于其体积小,日常摄入量有限,无法达到足够的补钙效果。过量食用虾皮反而会增加钠盐摄入,影响钙的吸收,增加肾脏负担。骨折患者应如何科学补钙呢?骨密度高的人骨骼更坚固,因此补钙的目的在于提供骨骼所需的营养,让骨骼更健康。医生建议骨折患者每天喝一杯牛奶,乳糖不耐受者可服用KD钙剂。KD钙剂添加了维生素K2和维生素D3,能更科学地补钙,易于吸收。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骨骼利用,维生素K2则能提升骨钙水平,减少骨密度下降。结语:随着营养知识的普及,科学补钙显得尤为重要,对中老年人尤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