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视

贯彻云霄是成语吗

2024-11-04 01:21:27

响彻云霄是汉语成语,读音为xiǎngchèyúnxiāo,其意形容声音响亮,仿佛能穿透云层直达天空。云霄,即高空或天宇。这一成语最早见于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作品《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中:“美哉!称由功著。鹘响彻于云霄;......”这里描述了鹘的叫声响亮至极,直冲云霄。到了清代,著名小说家褚人获在《隋唐演义》第86回中,也有提及:“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这段描述形象地描绘了笛声之响亮,能吸引远处众多听众的注意力。响彻云霄不仅用于形容自然界的声响,还广泛应用于各种艺术表现中,尤其在音乐、戏剧等领域,用来形容声音之大、之清晰。在现代,我们常用此成语来形容那些震撼人心、引人注目的声音或艺术表现。如在大型音乐会上,当某个歌手或乐团的表演达到高潮时,其声音之大、之清晰,足以让在场的所有听众都为之动容,这种声音便可以用“响彻云霄”来形容。此外,响彻云霄还常被用来形容某种情感或信息的传播力度之大,以至于能够跨越时空,传达到每一个角落。在文学创作中,作者常常使用这一成语来增强文本的表现力,以达到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例如,当一位作家描述某人的演讲或宣言时,如果他希望表达这声音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能够跨越时空界限,那么“响彻云霄”便是恰当的选择。综上所述,响彻云霄这一成语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声音的响亮程度,还蕴含着深远的文化意义和情感表达功能。无论是自然界的轰鸣,还是艺术作品中的声音,抑或是某种情感的传播,都可以用响彻云霄来形容,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