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视

有关于长城的历史、传说的资料

2024-11-04 01:38:19

戚继光设宴排座次嘉靖年间,戚继光在蓟门边防线上服役。那时,他刚刚崭露头角,官职不大,声望不高,并未引起太多关注。十多年后,隆庆元年(1567年),北方告急,京都面临俺答部族的入侵。明朝统治者急忙调来抗倭名将戚继光,镇守长城。戚继光初来乍到,主管蓟州、昌平、保定三镇防守训练,尽管他声名显赫,但一时难以打开局面。幸运的是,蓟镇总督谭纶曾在东南沿海抗倭战争中与戚继光合作,再次共事时,他全力支持戚继光的事业。他们商定从浙江义乌召来三千抗倭军士。这些身经百战的老兵,成为戚继光的得力助手;既是示范标兵,又是边城守军车战、骑战、步战的教官。同时,他们还协助戚继光将矮小简陋、‘高不足以拒敌,深不足以藏众,敌羊践踏,风雨不蔽’的城垣重新修筑。至今长城上的明代‘题名碑’中,还留有浙江籍官员的名字:谭纶和戚继光。他们团结一致,修筑长城,督促将吏各筑一段,分片包干,并亲自巡视检查工程。他们看到所筑城垣,质量参差不齐,相差悬殊。在第一期工程告竣时,他们在总督衙门大摆酒宴,以优劣分座次。最优者坐于大厅两厢,其次者坐于廊底下面,三等者坐于衙门大门之内,劣者坐在门外。经过这一番褒贬分明的座次排列,再次动工时,将吏都不敢再偷工减料敷衍塞责了,工料费用也大大节约。往年边墙费耗资巨万,效果甚微。这次全部工程完毕,政府每年花费10万绪(铜钱),可顶得上往年120万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