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PD-L1免疫疗法,为肿瘤治疗的革命性突破,能充分激活人体免疫系统,针对多种肿瘤类型,显著延长总生存期。与传统疗法相比,免疫疗法的持久性优势显著,尤其在黑色素瘤中,可达20%左右的晚期患者实现临床治愈。全球肿瘤专家对免疫药物的兴奋主要源于三大优势:广谱抗癌效果、较轻的整体副作用和可能实现晚期患者长期生存甚至临床治愈。目前全球上市的PD-1或PD-L1抑制剂共5个,包括O药(Opdivo,Nivolumab)、K药(Keytruda,Pembrolizumab)、T药(Tecentriq,Atezolizumab)、I药(Imfinzi,Durvalumab)和B药(Bavencio,Avelumab)。这些药物针对不同适应症,展现独特效果。PD-1抑制剂的副作用处理需针对不同症状,包括发热、乏力、皮肤问题、肝病、内分泌问题、肾脏问题和大脑炎症等。严重副作用包括免疫相关炎症反应,需及时诊断和治疗。甲状腺问题、免疫性肺炎、免疫性肠炎、免疫性肝炎等,可能需要内分泌科医生会诊和适当的激素治疗。在应对免疫性炎症时,可能需要口服或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必要时加入免疫抑制剂。对于细胞因子风暴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IL-6抗体进行治疗。PD-1抑制剂的疗效在未经挑选的实体瘤中,平均有效率约为10%-30%,唯一的例外是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有效率可达60%以上。疗效的持久性是学术界和癌友圈热衷于PD-1抑制剂的原因之一。PD-1抑制剂结合化疗、放疗、靶向药、溶瘤病毒、个性化肿瘤疫苗、以及特异性肿瘤免疫细胞治疗等策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联合治疗策略针对不同肿瘤类型,已显示出良好的初步效果,尤其在恶性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生存率。预测PD-1抑制剂效果的关键指标包括PD-L1表达、MSI检测、TMB检测和TIL检测。PD-L1高表达、MSI-H状态、高TMB和高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患者,更有可能从PD-1抑制剂治疗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