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视

怎么理解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

2024-11-26 22:50:54

陈才天物象信息科技(湖北)有限公司E-mail:bftgd@sina.com56.认知神经科学哲学语义物象学论纲摘要:本文阐述了语义物象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物象概念、语言的象意性质、语义物象理论、语法语义物象结构理论,以及语言思维与语义物象思维的转换。理论认为,人类记忆思维中,世界事物与语言符号都以物象表征与体验。语言通过语义物象实现对世界事物的描述,学习获得知识间接认知世界。语言多样性表明语言象意性质在构建记忆思维中的决定性作用。本文详细探讨了物象力、语义物象假设、物象思维、物象转换、物象知识等概念,并提出了物象记忆与语义物象转换的机制。通过分析语义物象的属性和种类,阐述了语言思维与语义物象结构的关系,以及不同语言行为(说、听、读、写)中的物象学象意力结构。强调了语义物象在逻辑推导、认知路径中的作用,以及与知识、语言文字陈述形式、肢体动作表达形式、物化产品形式的关系。同时,本文指出形式语言和数学语言的语义同样基于物象概念,解释了人类语言认知心理体验在记忆思维中的表征属性。最后,本文讨论了语义物象学理论对哲学主观性与客观性鸿沟的消解,以及人工智能与人类大脑本质差异中的语义物象转换能力。关键词:物象概念、语义物象假设、物象思维、物象转换、物象知识认知神经科学哲学与当代神经生理学、生理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及认知心理学不同,后者主要采用“信息加工”理论。然而,我认为“信息加工”理论在前两个学科中是可以接受的,但在后两个学科中仅采用或仅限于“信息加工”理论则有失偏颇,因为语义信息论与人们认识事物的心理体验不符。记忆内容的表征属性应被视为物象,而非“信息”,这表明了记忆思维中的“牛”是它的形体与属性的物象。这种认知“物象”心理体验应具有认知神经科学的生理心理依据。根据认知物象心理学原理,视觉信息加工和视觉物象加工发生在大脑的视觉皮层区域,包括17个主要区域和至少24个亚区,这些区域负责分析视觉物象的特定部分,并将分析结果依等级次序传向其他区域。它们的功能各尽其能,分别处理视觉物象的颜色、形状、运动和空间位置,进行组合的自动化加工,形成物体、场景的完整视觉物象整体。受损的视皮层区域会导致“皮层性色盲”、“视觉失认症”或“面孔失认症”等现象,这表明视皮层功能区域神经细胞系统负责物象加工。记忆被定义为物象,而非信息。物象是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加工世界事物信息形成的记忆思维认知心理样态和元表征,具有与事物同一的属性。物象是知觉与表象的复合体,是知识的一种意识物质储存形态。因此,物象知识是所有记忆内容的总和,语言是陈述记忆思维中物象知识的工具。语义物象假设理论指出,通过文本学习间接认知世界事物获得知识的事实,是语言符号象征事物的语义物象在大脑记忆思维中发挥作用的基础。根据这一理论,语言经历了从外部语言到内部语言的“三次象征”转换,包括语音物象、文字物象和语义物象的转换。这一结构确认了语言性质的象意。象意概念强调符号象征事物由语言社区的意志意愿约定俗成决定的语言记忆思维的本质属性。语义物象属性包括物象与世界事物的同一属性、物象作为意识物质、物象作为认知心理中介物以及物象作为记忆内容和思维对象。物象既是实体的,也是实在的,其属性也是语义的基本属性。物象种类即语义种类,将物象分为13个种类,其中精神物象8个种类,如社会事件物象、语音物象、情绪物象等。物象记忆与语义物象的转换机制,许多感官知觉功能正常的人在学习记忆文字物象时能力较低,难以将记忆中的事物物象转换为语义物象。语义记忆即物象记忆,语言思维即语义物象思维。语言交流增加了个体对语义物象记忆的容量和物象知识储备。语法语义物象结构即记忆思维中的复杂事物结构,也是句义结构,事物复杂性决定了句义物象结构的复杂性。语符象意力决定语言陈述内容的真伪,逻辑推导和认知路径源于此。形式语言和数学语言的语义同样基于物象概念,解释了人类语言认知心理体验的表征属性。语义物象学理论有效解释了词性、概念、命题、语义关系、语法结构等现象,并讨论了认知治疗法、语言思维的逻辑推导、知识的物象表示形式、形式语言与数学语言的语义物象转换能力,以及语义物象学原理在研究语言性质与功能作用中的物理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