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探寻日本人的起源,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从父系血统的角度来看,日本人的起源主要可以追溯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日本本土的列岛起源,根据Nonaka(2007)的研究,日本关东地区的男性有48%携带单倍群—D2,这表明这些人的父系祖先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就在日本列岛上定居,他们是绳文人的主体。二是朝鲜半岛起源,关东地区有31%的男性携带单倍群—O2b,这些人的父系祖先同样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在朝鲜半岛居住,铁器时期大规模进入日本,成为弥生人的主体。三是中国大陆起源,单倍群—O3的比例为15%,这些人的父系祖先在旧石器时代时居住在中国大陆,新石器时代部分已进入朝鲜半岛,其余部分在铁器时期分批次通过朝鲜半岛进入日本。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不同的单倍群并不是独立行动的,新石器时期之后,一个族群内部出现单倍群混合的情况越来越常见。另一方面,大家可能更关注的是“日语”来自何处?最早讲日语的人群是哪些?从语言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日语在语言分类上属于孤立语言,与琉球语之外的其他亲属语言无关。虽然孤立语言的特性意味着其亲属语言已经灭绝,但可以肯定的是,日语是一门来自朝鲜半岛的语言,并且与韩语不属于同一语系。在朝鲜半岛的亲属语言残迹,大部分体现在高句丽灭亡前的地名里。通过这些地名,我们可以了解到“三,五,七,十,口,谷”在日语和古韩语中的对应关系,进一步揭示了日语在朝鲜半岛曾经存在过亲属语言。日语是由弥生人带上列岛的,这一点在朝鲜半岛并不存在单倍群—D2的情况下显得尤为关键。在更广阔的框架下,探讨汉语与日语之间的联系,我们需要关注“华澳超语系”或“东亚超语系”的理论。这一理论在人类学意义上,通过父系单倍群—O的支撑,揭示了从3万年前的一个男人开始,形成的南岛、壮泰、孟高棉、日琉、苗瑶、汉藏缅六大语言系统。尽管这一理论方向是可靠的,但考虑到旧石器时代的性质,3万年前的语言发展到今天,几乎所有的词汇都已被代谢干净,寻找线索变得异常艰难。在常用核心词的范围内,与汉语“目”这个词可能至少诞生于3万年前的事实,我们可以推测出“东亚祖语”的语音系统接近于南岛语系。东亚祖语的词汇形式以CVCV、CVCVC为主,而后来这套音系走向了两个方向的简化,形成不同的语言特征。例如,朝鲜语、满语等在简化过程中形成特定的发音规则,而日语则呈现出独特的五十音化特征。综上所述,日本人的起源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从父系血统、语言变迁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可以逐步揭开这一谜团。同时,探讨汉语与日语之间的联系,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东亚语言历史的理解,也为人类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