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季度,合肥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了67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八。其中,3月份的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6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1%,创下了一月单月进出口总额的新高。特别是进口和出口马力全面开放,同样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8。从3月5日至6日,合肥中欧班列全面开通,欧洲和亚洲方向共发送了四列,分别前往德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季度,合肥共发出了108列“钢铁骆驼队”,同比增长33.3%,运营规模达到新的高度。中欧班列的亮眼表现是合肥第一季度外贸成绩的缩影。据统计,第一季度合肥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67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其中,出口39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9%,进口27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4%。进口和出口总额在全国省会城市(不含直辖市)中排名第8,省会城市中排名第3;出口增长速度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9。3月份,进出口总额创下了历史新高。3月份进出口总额达到26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1%,单月最高。其中,出口15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4%,进口11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4%。合肥的外贸成绩单亮点频现,稳外贸政策效果持续释放。合肥拥有良好的发展外贸环境。据海关分析,第一季度合肥加工贸易占比上升,进出口17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4%,占全市外贸总额的26.6%。其中,出口14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1%;进口3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6%。同期,一般贸易进出口4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3%,占62.3%。第一季度的外贸成绩单中,国有企业的活力增强是一大亮点。第一季度,国有企业进出口总额为20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2%,比整体快24.2个百分点,占30.4%。其中,出口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3%,进口13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3%。合肥外贸企业的市场多元化持续推进,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继续保持增长。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欧盟(不包括英国)、东盟和美国是合肥的前三贸易伙伴,分别进出口108.4亿元人民币、83.8亿元人民币和7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6%、28.7%和18.2%。此外,合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RCEP成员国的进出口分别为186.9亿元人民币和196.7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43.0%和5.2%。特殊监管区域发展迅速。第一季度,合肥经开区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达到15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合肥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达到4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5%。机场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出口总额为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形势正在好转。合肥“本土”产品的出口引领外贸形势。哪些“合肥制造”受到全球市场的青睐?据统计,第一季度,合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机电产品出口达到30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94.8亿元人民币,增长19.48%。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4.8亿元人民币,增长21.5%。同时,“宅经济”相关产品出口迅速增长,其中笔记本电脑出口88.1亿元人民币,增长34.6%;冰箱出口22.1亿元人民币,增长36.4%;洗衣机出口9800万元人民币,增长53.9%;彩色电视机出口4400万元人民币,增长24.2%。进口方面,农产品进口增长速度依然领先。第一季度,农产品进口总额为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4%。机电产品进口15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其中电气电子产品进口6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1%。高新技术产品进口14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其中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产品进口2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