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视

判决书何时下达?

2024-07-31 05:05:47

法院开庭后应在二至三个月内宣判,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在五日内送达当事人和检察院;民事诉讼不服二审判决可进行内部申诉、检察院抗诉、控诉院长渎职或通过媒体进行社会监督。

法律分析

一、法院开庭了什么时候下判决书

1、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但我国法律未规定法院开庭后什么时候下判决书。开庭后,如果是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零二条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

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第二百零八条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

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二、民事诉讼不服二审判决书的怎么办

1、法院系统内部进行申诉。首先向做出终审判决的法院进行申诉,请求重审。

2、检察院申请抗诉。可以向同级人民检察院申请抗诉,如果同级人民检察院不受理的话。

3、到有关部门控诉院长的渎职行为,要求对这种行为进行查处,维护合法权益。

5、如果上述单位没有一个能满足要求的话,诉诸媒体,进行社会监督,靠舆论的力量来迫使法院受理申诉。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应在审理公诉案件后二个月内宣判,最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在五日内送达当事人和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则应立即送达。对于民事诉讼不服二审判决书,可以进行内部申诉、检察院抗诉,或向相关部门控诉院长的渎职行为。若上述途径无法满足要求,可以通过媒体曝光,借助舆论力量迫使法院受理申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七章审理和判决第四节第二审程序第八十八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七章审理和判决第二节第一审普通程序第八十一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七章审理和判决第四节第二审程序第八十九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的,判决或者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改变原审判决的,应当同时对被诉行政行为作出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