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视

商业犯罪的定罪标准,商业欺诈主要特征有哪些?

2024-07-25 21:54:41

本文探讨了商业犯罪的不同类型及其定罪和量刑标准。商业贿赂犯罪的定罪标准包括行贿1万元以上、单位行贿20万元以上以及收受方将收受的贿赂款归个人所有且数额达到5000元以上。商业欺诈犯罪则包括虚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伪造或变造票据等虚假产权证明作担保、没有实际履行能力、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以及以预付款或担保财产逃匿等行为。量刑标准会综合考虑案件情节。

法律分析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利用市场特点,在商业交易过程中实施犯罪行为以获取利益。商业犯罪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商业贿赂犯罪和商业欺诈犯罪等。这些犯罪手法不断更新迭代,给警方打击商业犯罪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商业犯罪的定罪标准,以便在遇到商业犯罪团伙时积极报案并处理。

一、商业贿赂犯罪的定罪标准

入罪标准为:商业贿赂给付方个人行贿在1万元以上的,单位行贿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商业贿赂的收受方如果将收受的贿赂款归个人所有,数额达到5000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量刑标准为: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但法律不是公式,具体的标准得根据案件情节来综合考虑。

二、商业诈骗罪的定罪标准

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刑法》第二百一十条第二款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刑法》第三百条第三款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奸淫妇女、诈骗财物的,分别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三、商业欺诈主要特征

1、欺骗性强

商业欺诈往往披着合法的外衣,欺骗性很强。商业欺诈的主体一般都是经过注册的公司法人,经营形式上合法的业务,甚至还办理了工商执照、税务登记、司法公证等。由于欺诈者披着合法的外衣,因此欺骗性较强,致使很多人受骗。

2、危害性大

商业欺诈往往在骗局即将败露或达到预定欺诈目标的临界点时,诈骗者便会携款逃之夭夭。因此,受骗的损失很难通过司法途径得到补偿,严重侵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有的甚至倾家荡产,引发了很多群体性事件,社会影响恶劣。

因此,商业欺诈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扭曲了市场对资源的正常配置,导致市场信号失灵,宏观调控难度加大,社会交易成本上升,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据统计,中国每年因制假售假等各种商业欺诈行为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

拓展延伸

商业犯罪是企业和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种严重违法行为,对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作用。商业犯罪定罪标准包括商业贿赂罪和商业欺诈罪。商业贿赂罪是指企业为谋取非法利益而行贿,或者为谋取非法利益而接受他人贿赂的行为;商业欺诈罪是指企业以欺骗、隐瞒真相等手段,使他人相信其具有履行合同或者支付货款的资格或者事实,从而非法取得财物或者占用他人财物的行为。这两种罪行在法律上都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一旦被定罪,都将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商业犯罪定罪标准是明确的,对于企业及其相关责任人员,一旦犯下商业犯罪,都将依法受到相应的处罚,以保护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和社会公平正义。

结语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利用市场特点,在商业交易过程中实施犯罪行为以获取利益。商业犯罪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商业贿赂犯罪和商业欺诈犯罪等。这些犯罪手法不断更新迭代,给警方打击商业犯罪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商业犯罪的定罪标准,以便在遇到商业犯罪团伙时积极报案并处理。同时,我们也应该提高对商业欺诈的警惕,保护自己的财产和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七章法律责任第五十七条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二章经营者的价格行为第九条经营者应当努力改进生产经营管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商品和服务,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合法利润。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三章经营者的义务第二十条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经营者对消费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提出的询问,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明码标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