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伤害他人,轻伤不构成犯罪,重伤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过失犯罪需预见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且法律明确规定才负刑事责任。根据第235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另有规定按规定执行。
法律分析
过失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的,不构成犯罪,是不需要负刑事责任的。如果是致人重伤的,就会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应当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对其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根据《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第二百三十五条规定,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拓展延伸
过失伤害罪的刑事责任与判定依据是什么?
过失伤害罪的刑事责任与判定依据主要涉及到犯罪主体的过失程度、行为的危险性、结果的预见性等方面。根据刑法相关规定,过失伤害罪的刑事责任一般以过失程度和危险性的严重程度为依据。过失程度包括轻微过失、一般过失和重大过失,危险性则涉及到行为对他人人身安全的危害程度。此外,判定依据还包括对结果的预见性,即行为人是否应当预见到可能导致他人受伤的后果。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法院将根据具体案件的事实和证据,综合判断犯罪主体的过失程度、行为的危险性以及结果的预见性,来确定过失伤害罪的刑事责任和判定依据。
结语
根据《刑法》相关规定,过失伤害他人的刑事责任与判定依据主要涉及过失程度、行为危险性和结果预见性等方面。法院将根据具体案件的事实和证据,综合判断犯罪主体的过失程度、行为危险性以及结果的预见性,来确定过失伤害罪的刑事责任和判定依据。根据情况不同,行为人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对于过失伤害他人的行为,法律有明确规定才负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分则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分则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百四十七条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分则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