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视

碰到老赖欠钱不还要怎么样办

2024-07-20 05:41:03

如何处理债务人欠款不还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债务人失踪的情况。包括通过协商解决、起诉法院、财产保全、公告送达、申请宣告债务人失踪、追究共同偿还责任人等手段来解决债务纠纷。警方无法处理借贷纠纷,因此需要采取法律手段解决债务问题。

法律分析

一、碰到老赖欠钱不还要怎么样办

当然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互相协商解决。如果债务人不配合处理,可以直接到法院起诉;起诉之前将债务人信息核实了(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根据的事实与理由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受理后,会发传票给到债务人,诉讼中,法院也会优先调解;

如果一方不接受调解,或者调解失败,就必须开庭审理,如果胜诉,法院依法判决债务人在什么时间内将钱还到指定的账户。

二、债务人失踪,联系不上要怎么样办?

债权人最烦的就是债务人失踪了,要怎么样都联系不上,想协商解决都不行,起诉又相对麻烦,花了钱打赢官司还不一定能要回欠款。遇到这种情况还是非常之多。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那应该要怎么样办呢?

1、财产保全:如果有房、车等资产在欠债人的名下,可先向法院提起诉前财产保全,将欠债人的财产先查封,为日后执行阶段做好准备,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逼迫欠债人现身。

2、法院起诉还款:只要有欠债人的居住地址、联系方式,法院就可以受理。

由于债务人下落不明,法院在立案后一般采用公告送达的形式传唤债务人应诉。公告期届满,债务人不应诉时,法院即对借贷人关系明确的案件经审理后作缺席判决。

缺席判决后,尽管债务人下落不明,但经债权人申请,法院可以采取拍卖债务人房屋或财产的办法为债权人清偿债务。

3、向法院申请宣告债务人为失踪人:债务人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宣告他为失踪人。失踪人所欠税款、债务和应付的其他费用,由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拒绝支付失的,债权人提起诉讼,法院应当将代管人列为被告。

4、查找债务共同偿还或者连带偿还责任人

1)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一方名义所欠的债务,如果能够证明借款用于家庭开支或者改善家庭生活等,应该由夫妻共同偿还。即可以请求债务人的配偶清偿债务。

2)没有可执行财产的债务人,债权人可以追究保证人责任。

在法律上,借贷纠纷是属于民事纠纷,可是警察只能受理治安事件和刑事案件。也就是说,如果遇到有人借了你的钱不还,你报警了,警方不会就你这件事立案的,只会让你双方调解一下,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借钱不还,报警是没有用的。在我们找老赖要钱的时候要从委婉到直白,从旁敲侧击到直接说出自己的难处,要求他马上还钱,如果说老赖真的是脸皮厚到极致拒绝还钱,也可以采取法律手段。

结语

对于遇到老赖欠债不还的情况,最好的处理方式是通过互相协商解决。如果债务人不合作,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并在起诉之前核实债务人的个人信息。根据事实和理由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优先尝试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功,必须进行庭审。如果胜诉,法院将依法判决债务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偿还债务。对于债务人失踪无法联系的情况,可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或者通过法院起诉债务人还款。此外,还可以向法院申请宣告债务人为失踪人,或者追究债务共同偿还或连带偿还责任人的责任。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要注意适当使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四条原告以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为依据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依据基础法律关系提出抗辩或者反诉,并提供证据证明债权纠纷非民间借贷行为引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查明的案件事实,按照基础法律关系审理。

当事人通过调解、和解或者清算达成的债权债务协议,不适用前款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九条经查明属于虚假民间借贷诉讼,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并应当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之规定,判决驳回其请求。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恶意制造、参与虚假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一百一十二条和第一百一十三条之规定,依法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单位恶意制造、参与虚假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对该单位进行罚款,并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