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视

商标假冒所带来的法律制裁

2024-07-19 13:41:40

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假冒注册商标是犯罪行为,除赔偿损失外还要受到刑事处罚。根据我国《商标法》和《刑法》相关规定,使用相同商标、伪造制造或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都构成犯罪,情节严重者可处以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销售金额巨大者刑罚更重。

法律分析

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假冒注册商标是犯罪行为。除赔偿被侵害人损失之外,根据情节的不同还要受到《刑法》相应的处罚。

根据我国《商标法》相关规定:

1、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相关规定:

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拓展延伸

商标假冒行为的法律惩罚及其社会影响

商标假冒行为是指未经授权擅自使用他人商标进行商品生产、销售或宣传等活动的违法行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商标假冒行为将面临严厉的法律惩罚,如罚款、刑事处罚甚至刑事拘留。这些法律制裁不仅是对侵权者的惩罚,更重要的是维护了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了市场秩序和消费者的利益。商标假冒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利益,还可能导致消费者购买到低质量、假冒伪劣产品,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加强对商标假冒行为的法律惩罚,不仅能有效遏制侵权行为,还能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结语

商标假冒行为严重损害了商标所有人的权益,根据我国《商标法》和《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这种犯罪行为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处以罚金、有期徒刑或拘役等刑罚。这些法律制裁不仅是对侵权者的惩罚,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市场秩序和消费者的利益。加强对商标假冒行为的法律惩罚,能有效遏制侵权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二章商标注册的申请第二十二条商标注册申请人应当按规定的商品分类表填报使用商标的商品类别和商品名称,提出注册申请。

商标注册申请人可以通过一份申请就多个类别的商品申请注册同一商标。

商标注册申请等有关文件,可以以书面方式或者数据电文方式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七章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第六十三条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人民法院为确定赔偿数额,在权利人已经尽力举证,而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主要由侵权人掌握的情况下,可以责令侵权人提供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侵权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的账簿、资料的,人民法院可以参考权利人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判定赔偿数额。

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注册商标许可使用费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人民法院审理商标纠纷案件,应权利人请求,对属于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除特殊情况外,责令销毁;对主要用于制造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材料、工具,责令销毁,且不予补偿;或者在特殊情况下,责令禁止前述材料、工具进入商业渠道,且不予补偿。

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不得在仅去除假冒注册商标后进入商业渠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四章注册商标的续展、变更、转让和使用许可第四十条注册商标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商标注册人应当在期满前十二个月内按照规定办理续展手续;在此期间未能办理的,可以给予六个月的宽展期。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为十年,自该商标上一届有效期满次日起计算。期满未办理续展手续的,注销其注册商标。

商标局应当对续展注册的商标予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