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视

保证合同纠纷的管辖是否还有效

2024-07-18 13:01:05

本文介绍了民法典关于合同纠纷管辖的规定以及协议管辖的条件和方式。民法典未对合同纠纷的管辖权进行明确规定,但民事诉讼法已明确允许当事人就合同纠纷的管辖权进行约定。协议管辖适用于合同纠纷中的第一审案件,可以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当事人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法律规定的可供当事人选择的法院是原告住所地、被告住所地、

法律分析

一、确认民法典关于合同纠纷管辖的规定是否仍然有效

尽管民法典未对合同纠纷的管辖权进行明确规定,但民事诉讼法已明确允许当事人就合同纠纷的管辖权进行约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三十四条协议管辖

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二、协议管辖的条件

1、协议管辖只适用于合同纠纷,当事人对合同以外的其他民事、经济纠纷不得协议管辖。

2、协议管辖仅适用于合同纠纷中的第一审案件,对案件当事人不得以协议方式选择管辖法院。

3、协议管辖是要式行为,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可以在订立合同时约定协议管辖,将协议管辖作为合同的内容之一,也可以在合同订立后,诉讼发生前以书面形式约定协议管辖。如果在合同中约定协议管辖的条款应被视为具有独立性的条款,即使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协议管辖条款的效力亦不受影响。

4、当事人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法律规定的可供当事人选择的法院是原告住所地、被告住所地、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标的物所在地的法院,这五个地点与合同具有较紧密的联系。

三、怎么确定保证合同的管辖法院

合同纠纷案件,当事人可以约定与合同有联系的地点的法院管辖;当事人没有约定的,以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

1、保证合同被告住所地

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法人的住所地是指法人主要营业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2、保证合同履行地

主合同和保证合同发生纠纷提起诉讼的,应当根据主合同确定案件管辖。

拓展延伸

民法典合同纠纷管辖规定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纠纷的相关规定,合同纠纷的管辖原则是“合同履行地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当合同纠纷发生时,应根据合同中约定的合同履行地来确定管辖法院。

如果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合同履行地,则需要通过相关条款来确定。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合同履行地。如果当事人没有约定,则应根据合同的性质、交易习惯等因素来确定合同履行地。

另外,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合同纠纷案件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总结起来,民法典合同纠纷管辖规定中,合同纠纷的管辖原则是“合同履行地原则”,但当事人也可以协议选择合同履行地。如果当事人没有约定,则应根据合同的性质、交易习惯等因素来确定合同履行地。同时,合同纠纷案件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但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时,则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结语

民法典关于合同纠纷管辖的规定仍然有效,但当事人仍需遵守民事诉讼法关于协议管辖的条件。只有当事人明确约定,才可以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同时,当事人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且协议管辖的条款应被视为具有独立性的条款。如果合同中约定协议管辖的条款,即使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协议管辖条款的效力也不会受到影响。最后,当事人没有约定的,以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2020-12-29)第二十七条当事人申请诉前保全后没有在法定期间起诉或者申请仲裁,给被申请人、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引起的诉讼,由采取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管辖。

当事人申请诉前保全后在法定期间内起诉或者申请仲裁,被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因保全受到损失提起的诉讼,由受理起诉的人民法院或者采取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管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2022-04-02)第二十七条当事人申请诉前保全后没有在法定期间起诉或者申请仲裁,给被申请人、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引起的诉讼,由采取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管辖。

当事人申请诉前保全后在法定期间内起诉或者申请仲裁,被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因保全受到损失提起的诉讼,由受理起诉的人民法院或者采取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管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2022-04-02)第三百五十九条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三条规定的担保物权人,包括抵押权人、质权人、留置权人;其他有权请求实现担保物权的人,包括抵押人、出质人、财产被留置的债务人或者所有权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