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他人专利罪的处罚根据《刑法》第216条规定,情节严重者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该罪行的行为包括标注他人专利号、使用他人专利号进行宣传、在合同中使用他人专利号,以及伪造或变造他人专利证书等。该罪行与一般专利侵权行为的区别在于情节的严重程度。对于假冒他人专利行为,专利权人可请求专利管理机关处理或向法院起诉。与假冒注册商标罪相比,假冒专利罪的侵犯对象是专利制度,而不是商标制度。
法律分析
一、假冒他人专利罪怎么处罚?
《刑法》
第二百一十六条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第二百二十条
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一十三条至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二、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具体包括哪些?
1、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的专利号;
2、未经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
3、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用权人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
4、伪造或者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
本罪与一般专利侵权行为的界限
本条明文规定只有“情节严重”的假冒专利行为才构成犯罪,否则不构成犯罪,而只是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应按照专利法第60
条的规定处理,不以犯罪论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专利管理机关进行处理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专利管理机关处理假冒他人专利案件,有权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人民法院受理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起诉的侵害专利权的案件,可以判决或者裁定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还可以予以收缴进行侵害的工具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予以罚款、拘留。至于如何认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实践中应结合犯罪的主客观因素和后果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本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界限
二者特征基本相同,客观上都有假冒行为,主观上都是故意犯罪,目的一般都是为了牟取非法利益,主体相同。二者主要区别表现在:
1、侵害的客体不同。假冒专利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的专利管理制度,而假冒商标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的商标管理制度。
2、假冒专利罪的侵害对象不是注册商标,而是被授予的专利。这也是二者在假冒内容上的差别。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如果假冒他人的专利,是侵犯他人专利的权利,所以必须要对这种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如果情节严重,将会按照我国《刑法》当中所规定的假冒他人专利,需要进行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处罚。
结语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对于这种行为,我们必须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根据法律规定,如果情节严重,犯罪者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因此,为了维护专利权益,我们必须坚决打击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以确保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七章专利权的保护第八十条从事专利管理工作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七章专利权的保护第六十七条在专利侵权纠纷中,被控侵权人有证据证明其实施的技术或者设计属于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的,不构成侵犯专利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七章专利权的保护第六十八条假冒专利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由负责专利执法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在五万元以下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